本篇文章3616字,读完约9分钟

程常乐,男,汉族,山西晋城人,生于1954年7月,新闻大专,无党派人士,主任记者副高职称。

程常乐酷爱写作,尤其热爱写新闻。上中学时,担任校报主编的他,就立志将来当一名记者,但高中毕业后却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苍天不负有心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晋城市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才,不论身份和所有制。他一个农民的儿子、农村户口的人,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破格录取,从而圆了他的“记者梦”。

在岗工作43年,专职从事新闻工作36年,先后任镇通讯组组长、《晋城市报》社要闻版负责人之一、泽州县委通讯组副组长、泽州县新闻办副主任等,同时还兼任中国科技报泽州记者站站长、山西科技报泽州记者站站长、太行日报泽州记者站副站长、市文史委委员、县文史委副主任,还兼任《太行日报泽州版》主编2年,晋城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两届6年,市政协委员15年,县政协常委18年等。

专职从业新闻36年中,不怕苦不怕累,辛勤采访写作,在国家省市县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作品6000多篇,荣获各种荣誉表彰证书超100个。他是县、市和晋东南地委表彰的“劳动模范”,是县、市“模范政协委员”,是晋城市委表彰的“特等模范通讯员”,是晋东南地区表彰的首批“新长征突击手”,是《山西日报》连续五年模范通讯员奖章获得者,是省总工会等联合表彰的全省“讲理想比奉献先进个人”。《试论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建设》论文,荣获中共中央党校优秀论文二等奖,荣获泽州县科技成果重奖。


程常乐作品赏析:

几回回梦里回——

程常乐

老屋,是我童年时代和读书求学阶段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地方;

小院,是新修的,是成家以后我和妻子与孩子们居住的地方;

凤苑,是迁到城里以后全家人定居的地方。

离家在外的游子,想念家人,想念家乡,经常在梦中回到这些地方。

一、回老屋

    几回回梦里回老屋,岁月返到童、少年---

房后土堆夺江山,东河沟里捉螃蟹。

两只猫死办出殡,悲伤难过泪满眼。

卤面吃香倒煤油,梁上偷吃干馍片。

小时头上害有疮,母亲天天洗半夜。

煤油灯下二百天,诚心换来疮不见。

六岁拜年姥姥家,人小硬要擓大箢。

父母不让跺脚哭,雪天摔倒撒了面。

  中秋月儿大又圆,伙伴们聚集前头店。

    拔河捉迷藏讲故事,只玩到月亮上中天。

美丽传说传说美,牛郎织女七夕见。

葡萄架下听对话,失望而归成笑谈。

父母重视学文化,七岁送到一年级。

老师讲课注意听,点点滴滴入心田。

放学回来做作业,拿上小凳坐窗前。

村里读到四年级,高小去到下犁川。

    一九六五上初中,难忘父亲卖柴九毛钱……

次年赴京当代表,人生大喜第一件。

十月一日国庆节,天安门前受接见。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个不差全都见。

        就是从老屋送出门,第一次走出大山见世面。

二、回小院

   几回回梦里回小院,一切依旧如从前---

  大女儿下米撒满地,儿子晨醒诵诗篇。

     铁锅吟唱火苗旺,“万里雪飘”“南飞雁”。

   小女儿年幼不怕虎,拦车跳到路中间……

孙子孙女绕膝转,爷爷奶奶笑开颜。

妻子做饭又看孩,晚上灯下忙针线。

镇里上班回到家,三个孩子围身边。

 都要争着让我抱。芳、广两边枝中间。

孩子可爱责任重。深感担子沉甸甸。

土地承包都上阵,拐归半夜摸黑天。

   人口增加收入少,“三养两种”克艰难。

七人一心朝前走,艰苦创业苦也甜。

北大校园立下志,市报招聘得梦圆。

一九八四喜事多,破格录取为首先。

终于迎来大转折,冲天蒸火万头鞭。

春风笑语满小院,快乐除夕开心年。

功劳首当记改革,巨变有根水有源。

迁居城里出发地,程家从此开新篇!

三、回凤苑

    几回回梦里回凤苑,全家人文苑大团圆!

      进城以后走过的路,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蛟龙金凤出大山,个个辉煌捷报传。

身为程家领头人,牢记初心不改变。

拼搏奋斗写人生,再苦再累心里甜。

荣誉证书超百个,发表作品六千篇。

    三个孩子上大学,学成归来都接新闻班。

    均获省级以上奖,都是独挡一面挑重担。

  “三燕”竟飞唱大戏,青出于蓝胜于蓝。

贤妻精心搞后勤,剪贴作品存档案。

     “文明家庭”上红榜,“记者之家”美名传。

  “中华新闻”有报道,省市县报发头版。

泽州公园记者柏,傲然屹立一景观。

孙辈三个雨后竹,续写辉煌人人赞。

     孙子外孙女上大学,外孙全省“好少年”。

     外孙女巾帼露头角,入选京都“青马班”。

    孙辈仨竟获一等奖,奖章、证书金灿灿。

相比三十八年前,天翻地覆沧桑变。

青山叠翠梦成真,花开满园果满园。

家人互勉多努力,新征程上作贡献!

写于2022年1月25---30日

农历牛年腊月二十三至二十八

注 释

1、“两只猫”:童年时家里养了一黑一白两只猫,很可爱。因吃了吃药的老鼠死了。我和小伙伴们敲锣打鼓(玩具锣鼓)为它们办理出殡,冒雨进行了掩埋。

        2、“前头店”:地名。与我们的程院挨着。

3、“成笑谈”:小时候老人给我们讲牛郎织女故事时告诉我们,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晚上,10点以后夜深人静,到葡萄架下还可听到他们俩人见面后的谈话声和哭泣声。儿时的我们便真的到一个葡萄架下去听了,结果失望而归。长大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即使是真的,银河系距地球x万公里,有也听不到啊!于是,我们此举成了这个美丽传说故事的美丽笑谈。

4、“九毛钱”:家里当时的盐和煤油都用完了。父亲把厕所上搭的葫芦架拆下来,打理了一担柴,到县手管局在我村办的犁铧社卖了九毛钱,计划用来称盐和打煤油。那天下午我从学校回去要伙食费,欠司务上恰好也是九毛钱。当我说明回来的意图,父亲不加考虑的就从身上掏出这九毛钱给了我。宁可家里吃没盐饭和“黑圪摸”,也要保证我在学校的用钱。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一下子懂事了许多,学上更有了动力。

5、“当代表”:1966年9月底,各省根据中央指示,都组织了中学、大专院校师生代表团,赴京参加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17周年纪念大会,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检阅接见。我有幸入选,是山西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6、 “大女儿下米撒满地”:大女儿四五岁时,每当家里做饭要下小米,她总是要抢着去取米。那个扁圆形的铁皮盒子她端不平,也总是从米缸到炉台,金黄色的小米撒一路。

7、“铁锅吟唱火苗旺”:“铁锅吟唱”,指炉台上蹲的饭锅水开了以后的响声;“火苗旺”,指炉火中上下跳跃的火苗。

8、“万里雪飘”“南飞雁”:“万里雪飘”和“南飞雁”,分别指儿子朗诵的毛主席写得《沁园春·雪》和《清平乐·六盘山》词;

9、“土地承包”:1978年底,胜利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破除生产队体制,对土地”’承包到户即“大包干”。首先解决人的温饱问题。

10、“拐归半夜摸黑天”:“拐”,村里一个地名,亦称“拐地”,距村较远。因走到山头又拐回去了故名。我家当时有二亩承包地就在那里。1983年秋的一天,我和妻子领着两个大点的孩子在那里干活,准备第二天犁地种麦。干完活后天大黑。我俩和孩子互相搀扶着、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到家就半夜了。

11、“三养两种”:指养猪、养鸡、养长毛兔和种桐树苗、种红果树苗。

12、“市报招聘”:1984年,晋城市(县级)创办《晋城市报》。市委市政府大胆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农村户口、农民身份的考生,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破格录取。

13、“出发地”:全家人1989年迁居城里,就是从小院离开的,小院是出发地。

        14、“文苑”:是朋友们对我们在凤苑小区居住的单元房的称谓。

15、“三燕”:指三个子女。因名字中都有一个“燕”字,称为“三燕”。

        16、“文明家庭”:我们家被评为全县全市文明家庭。

17、“记者之家”:此称谓来自社会上对我家的赞誉和记者们对我家的报道。一度时期,全家就有四人专职、一人兼职从事新闻工作。

        18、“中华新闻”:指《中华新闻报》。

        19、“省市县报”:指《山西日报》《太行日报》和《泽州报》。

20、“记者柏”:2000年中国首届记者节这天上午,我全家人在市区泽州公园栽下一棵柏树,取名叫“记者柏”。

        21、“好少年”:外孙被表彰为“山西省好少年”。

22、“孙辈仨竟获一等奖”:孙子参加一课题研究组,论文被国家管理科学院基础科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外孙的一篇赞颂改革开放的征文荣获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等奖;外孙女《对联中的家国》一文荣获北京市“听亲人讲四史征文”活动一等奖。

23、“青马班”:北京市从全市在校大学生中选拔50人为“首都青年大学生马列主义研究班”(简称青马班)学员,外孙女入选其中。

               24、“青山叠翠”:这四个字是我请书法家段生龙为程家小院大门门头上题写的横匾。“青山”,喻指程家人;“叠翠”,喻指一代代的程家人都是好样的,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四个字寄托着我的希望和梦想。


标题:第八届“华泓杯”海峡两岸诗词大赛初赛第一名程常乐作品赏析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jj/3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