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6字,读完约5分钟

原标题:台湾教师的担忧:《台独》历史教科书正在伤害下一代

濮阳信息港台北10月9日电“李登辉,从陈水扁执政时期开始,“台独”势力就没有放松对青少年的毒害。 他们把“台独史观”的一部分塞进了教科书。 现在蔡英文当局正在制作史上最“独”的历史教科书! ”。 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潘朝阳痛心地说。

新学年开始以来,根据新课纲写的新版《台湾史》教科书进入了高中一年级第一堂课。 这些教科书中充满了“去中国化”和“媚日”的复制品,被岛内有识之士指责完全成为民进党的“台独”思想推进品。 虽然二年级的历史教科书没有发售,但我知道《中国史》将根据课纲纳入《东亚史》,并以主题形式书写。 岛内有识之士普遍担心,这本教科书伤害了数百万青少年,是试图将全世代变为“台湾人不中国人”观念的粉丝。

“很多人只关心民进党推行‘法理学台独’,殊不知他们做的是‘立体作战’,‘教育台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据潘朝阳介绍,过去是蚕食式的,例如将“日据时期”改为“日治时期”等。 年民进党的“全面政权”,一看到时机成熟就不再隐蔽,第一步是废除国民党执政时期修改的课纲,接着炮制“台独”课纲。

“台独”课纲以南岛语族代替中华民族为台湾人祖先,台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事实被篡改为“多元文化的台湾”。 “他们为了切断台湾和大陆的血缘关系和文化感情,建立了根本不存在的谱系。 ”。 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说,受过这种教育的青少年为什么会被正确的民族文化认可?

“为了强调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他们把明郑和清朝的统治写成了荷兰,和日本殖民者一样的‘外来政权’,恶意地强调了所谓的‘元汉矛盾’。 ”。 在台北市内湖区中学教书的曹先生说:“以被称为‘开兰第一人’的清代汉族吴沙为例,开发了台湾兰阳平,帮助当地少数民族治愈天花流行。 新教材的训练问题,汉族的吴沙率众进入蛤蜊很难(今宜兰),应该采用“开垦”还是“入侵围垦”? ”。

曹老师教了35年历史课。 在她收集的多年教科书中,今年《粉墨登场》的这些“独”性最为重要。 纵观市面上许多出版社的版本,并不是极力能去除中华文化。 “他们甚至‘反中’‘排斥中’都可笑到要把‘中法战争’变成‘清法战争’! ’她说,每当想到这种被教科书伤害的下一代,自己晚上都睡不着觉。

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连根拔起”后,“台独”势力注入教科书的是“事实独立”和“媚日”的思想。 打开教科书,刊登了否定《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法律效力的理论根据“台湾地位未定说”。 而且,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认为“政治上是正确的”。

“‘台独’分子长期抱着‘台湾地位未定说’,强烈否定了二战后台湾恢复的史实,因此不惜取消光复节假期。 他们散布谣言说台湾“被美国托管”,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 潘朝阳说,这是第一次将这种论调写进历史教科书。 有些教科书更赤裸裸地灌输“一边一国”和“两国论”。 这个坏例子一旦开始,可能需要很长的路才能引起混乱。

潘朝阳指出,“台独”抱着“皇民史观”,极力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是为了“去中国化”,切断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

在市面上流通的新版《台湾史》教科书中,日本殖民统治被描绘为“路灯亮、沟清”,以文明优美的景象,强迫、提及台湾籍“慰安妇”、士兵等战争罪行,甚至连串两行。 有学者整理了前后两版的课纲,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有“殖民统治前期的政治经济快速发展”、“殖民统治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战争时期的台湾”三个部分,但被有意省略了第三部分,台湾青少年从教科书上看到1941年到1945年,

“民进党只会拿出对自己有利的历史片段和史诗立场。 同为台人抗日,武装抗日有丑化日本统治之嫌,特此省略。 文化抗日有利于“台独”自我形成的因素,备受瞩目。 ”。 曹老师说。

对新版历史教科书以专题形式撰写《中国史》,曾任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多年教课的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说,专题的撰写意在解散现有学科的逻辑,通过碎片式人为地形成“多元文化”。

“历史这门学科需要时间序列性,用议程式的大纲设计方法扭曲了历史”台中二中历史老师伍少侠说:“说实话,这真是强奸的历史! ”。

“以教科书10年的版权计算,每年约有20万台湾学生采用,10年达到200万人,再加上溢出效应,全台湾有400万人可能会受到这本“中国化”的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吴昆财认为,“台独”的教科书很好

唤起越来越多的人的觉醒,吴昆财、潘朝阳等“历史教育新三自我运动”,即自救、自写、自教。 “我们知道,要把30年来横行的‘教育台独’倒台真的不容易。 正本清原的路很难受。 ”。 潘朝阳说:“但是,我们不能让下一代随着民进党和‘台独’的势力沉沦。 看到年轻人无暇了解公平公正的历史,再也回不去了。 ”。 (记者赵博、许雪毅)

牢笼:侯兴川

标题:“台湾教师之忧:“台独”历史教科书戕害下一代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