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0字,读完约2分钟

郭勒8月21日电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学术研讨会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闭幕。 两天来,20多位两岸专家学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成果和传承与保护进行了学术报告,并展开了对话。


8月20日,“共同传承共同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 成为开幕式的现场。 记者李雪摄

“我们研究民族音乐的学者与台湾学者有着长期的交流。 ”。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杨晓说,一点民族音乐的研究如果不参考在台湾的传承,泉州南音等地就不完善。 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做法对她也有很多帮助。

来自台湾东华大学的杨政贤副教授从事兰屿部落文化研究。 他说每次来大陆交流,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 这次来内蒙古,每次参观都会和大陆的学者讨论交流。 他感到,青年传承人和“无形遗产”的商业化是两岸“无形遗产”事业中共同遇到的问题。 这也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共同探讨的机会。

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布和朝鲁告诉记者,他一直想建立内蒙古“无形”项目数据库。 几年前,他得知台湾的“无形”数字化非常出色,期待与台湾学者进行交流。 在这次交流中,我感觉台湾学者对“无形”的研究和保护确实很细致,陈美娥创立“汉唐乐府”古典乐舞剧团频繁到海外交流的经历也让我们大家钦佩“让这个“无形”走向国际”的勇气和经验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台湾东华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蔡志伟近年来致力于“无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研究。 他说,大陆学者的发言给他多种“无形”的保护方法提供了启发。 他还说,由于大陆地域辽阔,地域差异较大,各地“无形”的支撑体系似乎还不健全和丰富。 尽管如此,人们往往熟悉“无遗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这种观念宣传的经验值得借鉴。

此次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局、台湾中华翰维文化宣传协会共同主办,是“守望台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和“美丽中华行”宣传活动的一部分。 (完)

标题:“两岸学者:“非遗”传承保护面对共同问题 盼越来越多探讨 – 台湾资讯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