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0字,读完约4分钟

依山而建的陇南地震灾区——依山而建的军队绿色帐篷,成为灾区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帐篷由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官兵保护,是温暖的灾区学生。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赴甘肃陇南地震救援部队,在灾区开办帐篷学校,让7000多名高、中学和小学生重返课堂,处理灾区人民最期待、最紧迫、最担心的孩子上学问题。

沉重的责任

地震发生后,陇南灾区的许多学校都成了危房,短期内无法恢复上课。 在文庙乡联丰村和相邻的几个村子里,13名高三学生因临近高考不能复课而焦急不安。

父母着急、孩子担心的场面,让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救援部队官兵感到沉重责任。 集团军迅速做出开办“帐篷学校”的决定,1天内建成陇南灾区第一所帐篷学校。 5月17日,中庙乡联丰村等13名高三学生在该帐篷学校开课,授课教师为部队选拔的研究生1人和本科生干部1人。

救灾部队开设“帐篷学校”的消息屡见不鲜,乡亲们带着特产,带着即将高考的孩子翻山越岭而来。 官兵们谢绝了特产,留下了高考生,“帐篷学校”的学生很快就超过了100人。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和住宿,部队解放了军队、师司令部的两个大帐篷,推出了八个班供学生使用,为此,80多名官兵不得不塞进车里。

部队要去哪里,帐篷学校要扩充到哪里

陇南文县碧口镇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感情用事地说:“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更多的孩子上学。” 李长才亲自协调,有关部门为受灾学校筹措军用帐篷511顶,拨出专项支出款项60万元,用于帐篷学校建设。

从甘南草原到陇南山区,从徽县嘉陵江畔到文县白龙江边,受灾最严重,部队官兵出现在哪里,军队绿色的“帐篷学校”扩展到哪里。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按照党中央“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复课”的要求,进村入籍,将山沟里的失学儿童一个个接到山下,送到“帐篷学校”。

随着灾害救援的发展,“帐篷学校”的规模在扩大。 在地方教育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集团军官兵在陇南的武都区、文县、徽县和康县等地震重灾区开设了35所“帐篷学校”,有7193名灾区学生恢复上课。

最大的紧急救援

“帐篷学校”的教育不比学校差,生活也比学生之家好,”兰州军区某集体军政委员会的刘雷说。 为了搞好急事,将各帐篷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学校,部队按照“学习有地方,上课有老师,教学有条件,生活有保障,管理有组织”的标准建设帐篷学校。

集团军从救援官兵中挑选260名以上本科学历官兵担任辅导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协调地方400多名老师到“帐篷学校”上课。 各学校购买了电视、电脑和打印机、黑板等教育用品,为各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品。 800多名寄宿生购买灯具、电饭煲、餐具,派炊事员带米、面、油、菜,一日三餐,让学生安心舒适地集中精力学习。

陇南灾区的许多孩子逃过了地震的威胁,但地震时惨烈的景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 为此,集团军对260名帐篷学校辅导员进行了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培训,派出由心理专家组成的“阳光服务队”对灾区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考前心理素质培训,使学生们摆脱了地震带来的恐惧。 集团军在每个开设的学校设立卫生防疫员,每天对学习区和生活区消毒三次,每天监测三餐的卫生防疫。 文县碧口镇山脚下有广阔的土地,文县第二中学帐篷学校规划非常整齐,各种设施非常齐全。 一位母亲送儿子去帐篷学校后,看到儿子和同学高兴地读书的情景,说:“地震后,‘帐篷学校’是治愈婴儿的‘心病’。 ”

加快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强调,深入实施可持续快速发展战术,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习惯绿色转换,同时“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生态保护补偿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实践的义不容辞。 寻找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关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法,开拓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抓手。 【详细】

加快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需要持续的力量

应进一步深刻认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快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详细】

标题:“为孩子撑起一把希望之伞”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jj/1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