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9字,读完约3分钟

出了红毛城,下一站是台北市内。 出发前,我去过淡水河码头,听说这里的日落景色很美,但不幸的是,那天的云太厚了,山外的天边留下了淡淡的红色,和我的冀望相去甚远。

这里距离台北约20公里。 这条路我走不快。 很多时候是故意磨磨蹭蹭的。 对我来说,完成一次旅行的成就感可能真的比旅行本身带来的乐趣还要大。

下午6点左右到达台北市内。 夜幕伴随着喧闹的夜晚高峰降临人间,街上的灯光纷纷绽放出自己艳丽的光芒。 骑自行车的我,不敢相信以前的路上遇到的清秀很闲,和眼前的东西齐名,只有这么近的距离。

我最快找到住处,放下行李后,向着自己心中最向往的地方艉楼出发。 它是台北的诞生地,也是台湾最早形成的港口之一。 一府二鹿三艉是指台南、鹿港还有它。 因为电影《艉楼》,艉楼的名字也传遍了大陆。

第一站是最有名的龙山寺。 它始建于清干隆三年,是当时艉楼重要的宗教中心。 但是,经过多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这里发生了一些倾斜,现在的建筑物是二战后重建的。

现在的龙山寺,是典型的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式三进院。 这是我在台湾见过的最华丽的建筑物。 即使是晚上,这里也有不少人虔诚地跪着。 虽然他们大多是游客,但烧香时的虔诚度相差不大。 在正殿后面的角落里,有两排经书的书架,经书被免费索取,钦佩这里宗教的纯洁。

离龙山寺不远,有清水岩祖师庙,建于1788年。 很遗憾,这个时候寺庙的门已经关了,但我还是去了寺庙前面看看。 这里供奉的清水祖师最初是福建泉州安溪的地方信仰,后来随安溪人移居台湾,在这里的宗教以前流传下来。

最后,青山宫也不得不去。 我的一位台北朋友说,每次她从北京回台湾,一定要先来这里拜拜,祝她平安。 而且,台湾电影《艉楼》也有很多在这里拍摄的场景。

到寺前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依然有骑着摩托车匆匆停下的爸爸,带着自己的儿子小跑进寺里。 前面的线香,这似乎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庙内、天花板装饰华丽异常,岭南建筑风格不言自明。 空的空气中飘散的淡淡的芬芳,到了晚上更显芬香。

艉是台北的源头,是这里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和凝聚地。 古代中国自古流传的地方就有寺庙,我在艉楼的这个夜晚,特别是要找的这些寺庙,是在这里沉淀了很久的精神文化,是我对台湾最执着的复制品。

艉楼街上有一幢旧房子。 街角处,三只巨大的红灯笼上写着剥皮宿舍这个文字。 根据旁边的招牌,这里是艉留的旧街道,是老房子,但我以前从没听说过这里。

旧建筑物是我的最爱,可以展示很多过去岁月的真实趣事。 的门廊下空空无一人,摇曳的灯笼闪闪发光,仿佛真的从遥远的时代走到了现在。

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人住了,但改为参观展览会了。 晚上闭馆。 这条街的保安叔叔不让我进去,但他想和我分享这里的故事,免费当我的导游。 我很乐意接受,在剩下的时间里,整晚都在说着这里发生的怪事,他操着非常不标准的国语。

和家里的长辈说话很正常,我饿得像饿了一样沉醉在这些故事里。 偶尔会想到第一晚来台湾时问的那个问题。 这两岸之间到底近还是远呢?

作者是资深驴友

标题:“时代周刊:艋舺之夜”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