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距离宜兰、台北约40分钟的路程,但具有与台北不同的城市气质。

月的一天,朋友开车从台北出发,经过雪山隧道,进入兰阳平原。 台北的艳阳蓝天一瞬间变了,窗外变成了山色空蒙、雾锁较轻的水墨画。 台湾有句古话:竹切多风,兰地多雨。 宜兰之美少不了这场小雨和薄雾。

汽车持续行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绿色。 没有高楼,没有商业大楼,只有田野和古朴的民居。 你知道我们台北人为什么喜欢宜兰吧。 因为这里什么都没有。 如果是朋友的话,没有必要用逻辑推理。 我的眼睛和心情已经对应了。

宜兰之美,在台湾作家舒国治眼中,宜兰偏台湾东北隅,是台湾最幽深的土,山水清朗,田野亲属。 房子永远和稻田毗连,但远山时有目共睹,溪水大小正好,漂亮地流经城乡。 这样的景色,可能是台湾所有孩子当时的视野都被山包围,面朝大海,所以以前的交通很不方便。 宜兰维持了更朴素的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调。 喧闹、忙碌、这未经雕琢的乡野味道吸引了更多的城市人民。 乡村的感觉成为宜兰的旅游资源,旅游、休闲农业逐渐兴起。

宜兰,下午时间。 朋友说,我必须去喝茶!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点吃惊。 因为可以喝宜兰的味道。 朋友的回答更神秘。

于是,我们来到了旧城南路。 躲在丛林里,隐约能看到一个地方。 沿着细小的白色玉石慢慢走,在铅红砖矮墙上挂着扁牌证书过来——旧宜兰农林学校校长官舍。 进入院子,别有洞。 樱花树繁茂,绿草繁茂,蜿蜒的小路伸向日式旧建筑,是写书的宜兰文学馆。

校长舍、宜兰文学馆、名称的一些变化清晰地展示了这座建筑物的前世今生。 在台湾,很多古老的建筑物通过当地政府和业者的改建,融入了新的要素,重新焕发着新的活力。 我觉得是可以呼吸的古老建筑! 还没进馆内,有个惊喜。 庭院里有图画书步道,介绍文学和戏剧等宏大的理论话题,以讲故事的形式被使用。 父母带着孩子们读故事,也知道宜兰有那些文学家和台湾有那些文学家。

走进敞开的木门,现在的文学馆还是脱鞋进去。 走在木地板上,所有的访问者都迈着缓慢的脚步,不忍打破房子里原有的宁静。 文学馆的工作人员迎接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文静的女性。 小声点,我建议你选靠窗的座位。 馆内可以拍照,所有的书也可以借。 我希望你们能度过悠闲的时间。

古老的建筑物本身流淌着岁月。 倚着窗户坐下,面前是院子里的大樟树,笔直地站着。 倚着窗户坐着,混乱的思绪瞬间静止下来,感受到的只有耳边轻轻地吹着的风。 文学馆里有很多书,每本书都是当时宜兰农林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还有当时学生借书还书的记录。

据工作人员介绍,文学馆有很多常客,点茶和咖啡,选喜欢的书,一呆就是下午。 我们也点了一壶茶。 虽然说是茶,但其实是莲花的提取。 风干莲花慢慢地吸水,慢慢地在杯子里绽放。 我也选了一本书——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

被称为舒哥的舒国治在台湾已经很有名了,散文绝妙,但是书很少出。 从美国东海岸到英国牛津,从欧洲咖啡馆到大陆卧铺列车,《理想的下午》被许多网民视为旅游文学的典范读本。

这大概是理想的下午吧! 在这样的下午,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欣赏风景,听香品茗,浏览美文。 在这样的下午,我们拥抱着绿地的蓝天,以缓慢的步伐总是可以让心情放松。 这样的下午,我们也尝到了宜兰的味道。 (李炜娜)

标题:“台北人为什么喜欢宜兰?”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