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8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的盛夏真热,枯坐在家里看文章,那种感觉只能表现得像针毡。 如果你必须去比上海热的地方,我的回答就去了。 确实,7月初受台湾大学邀请进行学术访问时,抱有这样的想法。

离开上海那天,上海气温38度,中午到达台北松山机场时,台北温度35度,但台北风明显比上海通畅,走在台大校园,风从左向右往返,非常惬意。 看台湾的电视信息,记者测量地表温度,援引专家的警告,其夸张的姿势仿佛台北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 心情好的时候就想去书店和图书馆玩了。 据说去的第一家书店是龙泉街81号的旧香居,台北的读书人经常去的地方,专卖二手书。 店主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了第二代。 也许是被电视预报的酷暑吓到了吧,除了晚上书店的店主以外就是我了。 两年前读的书还浮现在眼前,但现在有点新了。 最吸引我的是两本大图画书,一部是2001年土耳其外交部出版的《伊斯坦布尔的中国宝藏》。 另一本是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的第2卷图画书“日本以前就有陶艺流传下来”。 前者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书中的照片罕见,而且这本图画书是配合实物展出版的,没有公开发行,所以在市场上完全买不到。 因此,书的价格被标示在2900新台币上,受到了藏品的待遇。 后面的书定价在1000台币以上,很便宜。 和店主谈谈,彼此情投意合,结算时书的价格也在打折。 背着买的厚厚的两本书,直奔台大图书馆,想先看两年前收藏的《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但是现在买不到了。 搜索电子书的眼睛,看到了《胡适全集》。 我还想看看台大图书馆的购买能力,搜索“伊斯坦布尔的中国宝藏”,电子目录里也有这本书。 我在二楼的书架上发现了书。 我想知道书是怎么得到的。 于是前后翻了一下书,最终发现书的最后一页,不仅是教师在送书,而且是从二手书店买来到台湾大图书馆的,书的价格显示1600新台币。 抚摸着图画书,心里有点感动。 有这样一颗心的人爱着台大图书馆。 这个藏书为什么不丰富呢?

“台北印象:在台北逛书店淘书消暑记”

从7月到8月,整整一个月,我和台北的多家书店重逢了,但可悲的是,本职工作整体趋于滑坡。 原来台师大门口的政大书城,现在变成咖啡店了,卖咖啡比卖书不赚钱。 好像只有台大周边的书店在两年里遇见了小阳春,数量并没有增加。 我参观的新书店有各种各样的书店和古老的香居台大店。 书店在胡同中,入口是台大有名的打折店,四神汤的香味弥漫在书店的台阶上。 穿过食材的香味,走到二楼,浓咖啡的香味又迎面扑来。 书店在二楼卖书,在三楼兼营书和咖啡。 音乐温柔,咖啡醇厚。 在这种氛围下,一些大学生用电脑写作,或者坐在旁边静静地看书。 这是二手书店,书上茉莉二手书店的种类不一定齐全,但似乎对像我这样的买家更满意:便宜,文史书籍丰富。 我在这里购买了台湾商务印书馆1962年初版蒋梦麟的《说学问》,书价60新台币。 这里有卖一些旧墨旧砚。 可能是台大老师送的。 看另一方端砚,标价5万新台币,和上海端砚相比,价格应该不贵。 旧香居台大店今年4月刚开业。 台湾人大体上有崇拜名校的心理。 特别是台大作为台湾第一名校,哪个书店的老板想把所有的房子都经营在那附近? 原本起源于台师大的旧香居,有一些资本的话,在台大周围开空间,是提高自己身份的一种方法。 与龙街店相比,旧香居台大店卖的是珍本,书的价格当然也很贵。 我看过的旧书有抗战时出版的《毛泽东自传》、陈独秀的《实庵自传》等,20世纪前期出版的期刊创刊号也不少。 墙框上挂着一点作家的书信原件,被认为是从店主购买的旧书中捡到的。 林语堂、黎烈文、丁玲等人的书信形象。 像许多台大附近的书店一样,新开的书店设置角落让爱书人坐下来浏览。 这里光线柔和,环境安静,置身于这样的空之间,人会情不自禁地安静下来,专注于阅读,无论多么高温炎热,都会完全忘记。

标题:“台北印象:在台北逛书店淘书消暑记”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