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刚吃完这个家,又去那个家等新的小吃,真可谓嘴忙得不得了。

淡水炒蟹蛋,先炸成块的新鲜蟹,再与鸭蛋黄大火早炒,以蟹肉的美味和调味料的独特味道而闻名。

在淡水老街,在各种鱼丸店、虾卷店中,看到了来自当地温州的温州小品和温州馒头。

真巧,淡水温州馄饨店的老板是我温州的本家,叫叶鹤龄。 他于1947年随父亲来到台湾。 他温州的老家,居然和我温州的老家紧挨着,在温州市中心的铁井栏里。 现在他哥哥还在温州。 温州馄饨以猪肉、虾为馅,煮熟后撒上鸡蛋皮细丝、葱,非常好吃。 因此,这家温州馄饨店成了淡水品牌的小吃店。

在淡水方面,我也遇到了专门的羊肉小吃店,以满足不同口味顾客的诉求。

在北京,糖葫芦是有名的小吃。 台湾不生产山楂,不能做北京风味的糖葫芦,但是淡水人当场采访,把草莓、西红柿、糖梨用竹签绑起来,蘸糖浆,做风味的糖葫芦。

淡水中还有一种有名的小吃叫阿薪。 所谓阿薪,其实是日语油炸的音译。 给的方法是,在油炸皮里装满粉丝,蘸上鱼胶,蒸后浇上特制的辣椒酱,就成了这种风味的特殊小吃。

在擦肩而过的小摊缝隙里,我看到老艺人精神饱满地露面,仿佛回到了童年。 啊,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五光十色、活泼可爱的脸的人了。

淡水除了老街保持着当时的特色外,新城还是一幢现代化高楼。 相比之下,淡水比台北市区更整齐。

离开淡水后,我来到台湾北部的海边,取代淡水北部港口的地位,来到基隆港。

基隆位于台湾东北角,三面环山,面朝大海,海阔水深,毗邻台北市,现为台湾北部最大的港口。

基隆过去被称为鸡笼,它最初住在这里的是凯达格兰族,格兰的谐音接近台湾语的鸡笼,因这里有形状如山的鸡笼而得名。 明末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张坡着的《东西洋考》中有鸡笼社、鸡笼港、鸡笼城、大鸡笼街等记载。 但是鸡笼这个名字毕竟不雅,清光绪元年( 1875年)设立基隆厅时,把鸡笼改成了基隆。 其含义是基地昌隆。

基隆市现有人口三十五万人,街道整齐、宽敞,现代化的高楼显得富丽堂皇。

基隆港于1860年开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4年)作为对外开放的国际贸易港建设,经过10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贸易港。

现在的基隆港分为商港、军港和渔港三部分。 港口水域面积二百五十万平方米,最大水深十五米。 进港航道宽300~360米,可允许10万吨级船舶进港。

基隆现有码头6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20多个。 在台湾仅次于高雄港,也是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但是基隆港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达二百一十四天,被称为雨港。

基隆灌济宫附近,被称为庙口小吃。 那里的仁三路和爱四路,三四百家小吃店形成了l形的阵营,吸引了八位来客。

济宫建于清朝同治12年( 1873年),是为了纪念漳州籍先人来此开垦的先祖而建造的,香火鼎盛,但如今小吃店的油烟笼罩着香火。 这个特色小吃有虾汤、天妇罗、泡泡冰、八宝冬粉、奶油蟹、原汗猪脚大王、红烧鳗汤、甜酒酿造和元宵等。

标题:“叶永烈:台湾纪行”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