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6字,读完约7分钟

叫我“亲爱的台湾同胞”

《亲爱的台湾同胞》,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诉台湾同胞书》,用这春风般温暖的称呼吹起两岸的乡愁,吹起海峡的坚冰,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从那天开始,金门的炮声响起,两岸的屏障渐渐松动。 从台商绕过香港返回大陆,向台湾当局开放退伍军人探亲,大陆游客从两岸“三方”前往台湾,两岸交流从春水涟漪,逐渐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

热情不绝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信,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交流信息,拜访朋友,旅游参观,学术文化体育技术参观。 ”。 “我们必须迅速发展彼此的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

1979年,在香港台商黄紫玉看到《向台湾同胞告状书》的这些话,决心协助开拓大陆两岸贸易。 在台湾当局严禁台湾商人投资大陆的时代,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福建厦门投资。 之后,她的生意达成了上海、山东、北京,成为台商中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 多年后谈了初心后,黄紫玉说这是“家国情怀”。

“在这个快乐的新年里,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台湾的父亲和年老的兄弟姐妹。 我们知道。 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的亲人。 这种持续多年的相互思念与日俱增。 ”“向台湾同胞诉说的书”这种深刻的告白,给台湾人民带来了多少共鸣?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台商冒着被台湾当局起诉的风险,冲破重重阻力,以港资、外资的名义辗转登陆,看到了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是被家人的亲情所感动。

切不可断的亲情,是两岸交流最原始的动力,这力量像种子一样坚韧,可以撬动巨石,挖掘坚冰。 1987年5月,台湾“外省人探亲促进会”成员穿着写有“想家”的上衣,在街头发“亲人隔绝40年”的传单,每次开座谈会都有数千人参加。 国民党老兵无声的哭泣,终于变成了台湾当局开放会面的政策。 两岸民间交流之门一旦打开,就会越开越大,再也关不上。

“我被埋葬在高山上,望着我的大陆。 看不见大陆,只是哭! “请给我葫芦里的长江水。 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酗酒的味道,是乡愁的味道。 》两岸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传唱的诗中,在台商的投资中,在亲人认为的泪水中,在汶川地震时台湾细胞巨大的爱心帮助者,在台湾细胞停留在日本机场时大陆领事馆的一视同仁。 无论政治如何变迁,两岸永远是亲人、骨肉同胞兄弟,这一事实不会改变,两岸关系迅速发展的势头不会改变。

大义不能推辞

《呼吁台湾同胞书》指出,“所有中国人,无论是住在台湾还是住在大陆的人,都不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快速发展和繁荣负责。 统一祖国这个关系到全民族未来的重大任务,摆在我们大家面前,谁也回避不了,谁也不应该回避。 ”。 两岸问题多而复杂,困难重重,但两岸中国人无法回避,不应该回避。 那是因为有民族大义,有民族根本利益。 处理两岸问题,需要两岸中国人下定决心、拿出诚意、想办法。

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海基会、海协会相继成立。 在两岸政府无法直接接触的年代,这两个民间机构为两岸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咨询中如何表达和讨论一个中国的大致问题,形成了“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寻求共同点、搁置争议的智慧,其核心是两岸双方都承认大陆和台湾是同一个中国。

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政府就有了对话的政治基础。 1993年4月,“汪罪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以民间名义举行的首次公开会晤。 2005年,当时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实现了跨越甲子的历史性握手。 2008年,两岸两会实现中断9年后的复谈,此后7年,两岸签署23项协议,国务院和陆委会建立信息表达机制,进而实现年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九二共识”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通关钥匙”。

尽情地把金石穿过去。 40年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向台湾同胞呼吁书》提出的许多政策主张已经成为现实。 两岸交流成功了。 两岸实现“大三方”,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 ecfa )。 截至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近1亿1700万人次。 两岸同胞结婚已近38万对,近百万台细胞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 多年来,大陆商务部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近10万个,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实际采用台资近700亿美元,使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 今天,两岸交往行业的广度、社会联系的紧密性、利益交流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青山藏不住

“我们只要尽快结束分裂局面,齐心协力,能够为人类未来做出贡献的人,不仅仅是更多”“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40年前,《呼吁台湾同胞的书》与两岸和谐

40多年来,历史已经一次次地解释了两岸两利、分则两害的朴素真理。 两岸进入和平快速发展轨道之际,台湾赠送大熊猫一笑,大陆赴台湾旅游的游客为台湾带来人气和真金白银,贸易协定为台湾企业带来优惠和机遇,大陆紧急采购解决了台湾果农燃眉之急,台湾石斑鱼和蚩目鱼沿海海水。

李登辉、陈水扁叫嚣“两国论”、“一边一国”,台海掀起波澜,台湾社会被仇恨和恐惧所困扰,加上青绿的恶斗,岛内陷入内耗空。 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后,两岸官方信息表达机制停止,货物贸易协定搁浅,两岸互信损失消失,大陆游客断崖式下跌,岛内酒店停业,旅游大巴停运,南部农产品滞销。 台湾要推开大陆市场,“新南方向”纷纷碰壁,伤害了经济民生,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无论岛内政局如何变迁,大陆的对台方针都不会改变。 两岸同胞谋福利的心情不会改变。 中共十八届以来,岛内“台独”势力抬头,两岸关系多而复杂,大陆仍积极推进各行业交流与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和快速发展。 截至年上半年,两岸累计贸易额达到8512.3亿3千万美元。 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台湾银行人民币业务高速发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编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为台湾同胞投资兴业创造了更加便利公平的法治环境。 各地各部门积极支持台资公司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开拓……

年2月,大陆发布《31条惠及台胞措施》,为在大陆生活、从事、经营的台胞和台湾企业提供与大陆同胞、大陆公司同等的待遇。 “31条”实施近一年来,1000多家台湾企业享受高科技公司等各类税收优惠,100多家台湾企业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800多个台湾细胞获得多个热门领域的职业资格。

大陆感受到了与台湾细胞分享快速发展机会的真心,更多的台湾企业,特别是台湾学生台蓝来到大陆迅速发展,选择了实现人生理想。 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的人数、台青来大陆就业实习的人数、大陆就业创业机构服务的新台币数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向台湾同胞呼吁的书》发表的瞬间,历史的车轮加速旋转,没有前进。 几十年来,两岸关系起伏不定,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迅速。 因为两岸密不可分,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对更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是两岸关系不断拉近的一贯向往,谁也阻止不了。

本报记者王平

标题:“叫一声“亲爱的台湾同胞”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