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山东威海5月24日电题:台湾文化人游览刘公岛:复习甲午海战历史,走未来之路

记者杨程晨

“情系齐鲁——两岸文化与旅游联谊会行”访华团24日离开山东青岛,来到第二站威海。 100名台湾文化界人士登上了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战场之一的刘公岛。

这个齐鲁“东隅屏藩”,是一个面积只有3.15平方公里的海岛,曾是清末北洋水师的驻地。 1895年,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在这里遭到日军的最后一击,全军复没。

“水师旗舰定远舰的雷触礁的位置就在那里。 ”沿着导游伸出遥远的手一看,定远舰仿佛像百年前一样总是巍然耸立。 关于影响台湾命运的至少半个世纪的历史事件,来客表示“绝对不知道”。 面对历史现场,这些文化界人士更是另一番感受。

中华翰维文化宣传协会理事长陈春霖表示,甲午海战失败直接导致满清同意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台湾开始了风雨飘摇的岁月。 日本时代50年对台湾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今仍存在。

在台湾剧场界度过了半生的周凯剧场基金会理事长詹惠登曾因工作关系被邀请出演山东和上海剧团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剧。 这是因为对海战的详细情况有更立体的印象。

出生于台湾云林的他告诉记者,台湾日据时代各地抗日战争不少。 即使是现在,家乡云林的人们也会定期自发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

描写台湾少数民族抗日史诗的电影《塞德克·巴雷》改编自作家邓相杨的报告文学作品《雾社事件》《雾重云深》《风中绯樱》。

邓小平把甲午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军邓世昌视为民族亲,长期研究抗日史,因此他很久以前就计划去这个战争遗迹,此行参加“情系”活动的重要目的是踏上刘公岛。

一边听说明,邓相杨一边拍照,一边用手机通信工具向民族传达了博物馆与邓世昌相关的雕刻、照片和复制品。

“两岸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都应该来看看。 由于战争房子倒塌,今后将面临什么? 我们的未来只有和平。”邓相杨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百年动乱,近几十年迎来了和平局面,两岸经济社会也由此取得了长足的快速发展。

“擦着历史的镜子,走未来的道路”博物馆的楼梯墙上,13个大字提醒着每一个参观者。 邓相杨借此话说,两岸的中国人要好好想想,历史不能被抹去。 他介绍说,今后将继续与两岸人民熟悉的历史主题素材进行比较创作。

威海后,访问团一行人来到烟台、济南、青州等地继续考察文化遗产,参观文博机构,参观优秀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完)

标题:“台湾文化人踏访刘公岛:重温甲午海战历史、走好未来路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