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0字,读完约3分钟

台湾岛内感慨两岸故宫“这将消除他的长度”,台媒表示这是蔡当局的“锅”。

北京故宫在元宵餐夜首次开放游客预约奖灯的消息一出现,购票网站瞬间瘫痪。 台湾岛内感慨万千,台北故宫近年来与政治斗争“成为中国化的牺牲品,两岸故宫的快速发展已经消失。

“紫禁城上元之夜”

针对北京故宫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台湾联合信息网19日列举相关数据:年北京故宫文创产业销售额达15亿元,相当于67.5亿元新台币,超过1500家a股上市企业。 以“故宫唇膏”为例,去年年底北京故宫故宫文创馆上线销售,故宫淘宝相继推出一系列彩妆产品,迅速被清理空。 而且,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主要客户,比例依然在上升。

从开设咖啡馆、卖彩妆、卖综艺到北京故宫文创模式百招,《工商时报》屡屡引爆大陆新话题,不仅让600岁的故宫成为“网红”大ip,还每年收入十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时报》报道,从除夕开始每天限制8万人的北京故宫每天爆满,去年迎来了1700万以上的参观人数,成为“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文案显示,北京故宫的文物宣传方式越来越接地气,前有《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一夜成为网红,后有《国家宝藏》因名人加持而获得好名声,去年纪录片《国宝能说话的情况下, “上新故宫”让年轻人参加设计文物衍生品。

反观台北故宫,参观人数逐年减少,曾经风靡一时的文创商品近年来也未见亮点。 其中北院参观人数从去年的460万下降到了去年的380万人,热度在台北市的观光地排名第五。 南院参观人数去年为76万人,比去年减少了近23万人,与去年的147万人相比几乎腰斩,“两岸故宫的比拼力明显增长了这么多”。 台北故宫前文化营销处处金士先,令人钦佩的是近年来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井喷式火爆,展现出台湾和大陆文化自信方面的这种消长。

关于台北故宫衰退的原因,很多舆论表示蔡当局“要去中国化”。 《旺报》的一篇言论指出,台北故宫曾是文物保护的代表和文创产业的旗帜,近年来屡受政治议题操控,先是前院长陈其南上任之初就表明要实现“故宫台湾化”,随后曝光闭馆维修3年和文物南移南院的信息,“拆除台北故宫阶段,

文案说两岸故宫同样换了掌门人,但管理者的专业性和对故宫的感情和态度影响了两岸故宫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台北故宫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联合情报网报道,拥有国际声誉的台北故宫,经过这两三年的艰苦努力,元气大伤。 金士先生坦率地说,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的台湾对以前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的认可正站在十字路口。 作为故宫人,这样的变化对我来说不太容易”。

岛内还提到了两岸故宫交流问题。 2009年,台北故宫策划“雍正大展”时,向北京故宫商借清代雍正皇帝的画像,开始了互不来往的60年两岸故宫破冰交流。 年迎来故宫90周年,为了分隔两岸三希堂至宝《快雪时晴帖》《中秋节帖》和《伯远帖》,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分别授权,将三帖用一个包厢的方法出版,成为了一时的佳话。 另外,两岸也有“富春山居图”合并的逸闻。 但“独派”掌管中华文物后,两岸故宫交流停滞。 据《中国时报》报道,故宫的存在象征着两岸属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图腾,台湾当局不要动“去中国化”的脑筋。 胡浩

编辑责任:袁如霞

标题:“看昨晚紫禁城之美,台湾心凉…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