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2字,读完约4分钟

据台湾媒体《联合报》报道,根据民进党“立委”的建议,将“老农补贴”从现行的“顾客物价指数”改为根据“经济增长率”进行调整。 这样,津贴明年可以从每月的七二五六元(新台币,下同)提高到七九六九元。 对此,台湾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认为农民应该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在野党持反对意见,批评说“政策买票”。 有趣的是,也有人觉得农民津贴味道一样,嚼蜡,激怒了台湾当局,“把农民当乞丐”。

台湾当局选举紧张,想讨好农民,这是民进党惯用的伎俩。 从1995年开始开办老农补贴,陈水扁执政期间密集上涨三次,陆续从三千元上升到六千元,民进党自然会吃髓知味。 二○一年选前的民进党又想法炮制,马当局制定了“每四年按客户物价指数调整”的制度,希望停止恶性政治的叫嚣。 到底发生了什么,民进党去年选举农业渔民“变心”,又插手制度,试图根据“经济增长率”进行计算。

按照物价指数计算,按照明年老农补贴为7556元的经济增长率,为7969元。 两者之间,只差四百元。 这对农民来说,其实连“鸡肋”都比不上。 因此,基层有“以农民为乞丐”的愤怒。 事实上,民进党知道这笔钱买不了多少票。 但是,只要国民党站出来反对,其政治目的就达到了。 20多年来,这种买票买刀的把戏,人们常常记得背,对吧?

如果按照民进党“立委”的要求配合经济增长率进行调整,台湾当局明年将多支出的老农补贴预算约为30亿元。 这个数字,与20年来台湾当局发放的老农补贴总数8千多亿相比,实际上只是魔女。 但是,八千亿多的老农津贴绝非小数,多年来为民进党夯实了多个农业县的基本盘。 大多数领取津贴的农民认为这笔钱来自民进党,不是台湾当局对农民的支付,这是民进党使用的无尽的利基。

但是,去年年底的选举改变了这种态势。 许多农民开始认识到,民进党高呼照顾农民的口号,但口惠与实质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落差。 最鲜明的例子是,民进党尽心竭力地赶走了北农总经理韩国瑜,塞进了高薪实习生吴音宁。 此后,虽然多次遭遇水果蔬菜丰富生产、蔬菜价格崩溃,但农委和北农一无所获,一味保卫“国王的军队”,不顾农民的好处。 蔡当局可能没有觉悟,民进党过去的“护农”形象在这个角色上崩溃,这也是之后“九一合”选举大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进党另一个被识破手脚真相的,是满嘴大话,但没有能力提高农民的利益。 蔡当局成立后,起用了多名“农运”出身的官员。 这种用人方向有助于推进她的个人形象,但对农民和农业生产销售没有帮助。 除此之外,蔡当局上任后,在“农委”的指导下成立了“台湾国际农业快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农发”),主张以“农业国家队”的旗帜,向全世界销售台湾农产品。 但两年多来,台农发不仅没能取得成绩,更是每年亏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资本额。 这样的志大打着“国际农业快速发展”旗号的企业,由于定位不明、业绩不佳,其功能连小型民营农业贸易企业都不如,还奢侈地“造福农民”,是这样吗?

更令人厌恶的是,近日,韩国瑜和蓝营地方首长出售地方农渔产品,蔡当局不仅提供行政协助,还不断给他们泼冷水,划红线,要求不得越过雷池。 民进党不能协助农民扩大出口,但强行限制他人协助农民的这种做法,在农渔民眼里,为什么不冷呢?

老农补贴发放至今已有20多年,许多当年的“老农”已经不在人世,但台湾的农业保险反而推出了90万的“假农民”。 这种倒错现象,不仅映射了民进党对农民无限的虚假关怀,也映射了其利用公帑谋取私利的心态。 民进党现在还在动老农补贴的脑筋,只能证明它还活在过去。

编辑责任:濮阳艺婧

标题:“民进党用“政策买票”难弭平农民之怨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