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3字,读完约5分钟

走福州马尾港——很少有人用roc离岛马祖南竿福澳港这种“两马小三通”的方法去台湾自由行,所以先写个简单的攻略吧!

、“两马小三方”信息:

1、福州马尾港——马祖南竿福澳港船班:

每天往返一次。
—建议马尾-马祖9:15出航,8:30前到达福州港马尾客运站进行购票和通关。
—建议在马祖-马尾14:00起航,13:00之前到福澳码头办理手续。
—正常单程行程为1.5小时,可能遇到逆潮/大风等气象状况而相距30分钟以上或越来越多。
—“两马小三方”航线在线预订网站mall.Taiwan Dao.tw/ar _ detail _ id _ 857。
—成人单程票300元,往返560元。

2、福州马尾港交通信息:

——福州马尾港乘船地点为福州港马尾客运站,位于马尾区罗星东路,人迹罕见。
—这个客运站的具体坐标是北纬26度00分43秒,东经119度28分44秒,谷歌地球提前预约了,或者在百度地图上搜索“福州港马尾客运站”也可以找到。
—直达这个客运站的巴士是“两马航线定时巴士”,7:15和7:30从福州仁德汽车站发车,大约1小时10分后到达客运站。 回去的时间是16:00和16:30。 这辆巴士通常会在73号车头打上“2马航线定时巴士”的标志,但据说很难识别。 我建议早上坐始发站。
—除了上述定时巴士外,离该巴士站最近的巴士站是“马尾中钢”,有113路和73路。 客运站距离公交车站约2.3公里,步行需要20分钟或骑摩托车(非法驾驶,通常需要7元)。 。
—福州各路线的公交新闻和末班可以查福州的公交网站( fz-bus )和百度地图。
—另外,福州港马尾客运站没有atm机,没有外币兑换业务。

“从福州马尾港至马祖南竿福澳港小三通攻略_马祖旅游_台湾岛旅游网”

、马祖南竿福澳港资讯:

——马祖南竿福澳港是马祖最重要的码头,除了“两马小三方”的船班外,前往马祖北竿、东西莒东引等岛和台湾本岛基隆港的客船也坐在这里。
—福澳港有巴士连接。 票价15元,可以刷台湾悠游卡。 但是公共汽车至少每小时只有一班,所以不推荐。 南竿巴士的时刻表请参阅matsu-news.gov.tw/FTP _ data/s-bus (需要翻墙)。
—福澳港有出租车调度,去岛内各地的价格为100元至180元新台币,通常不打表。
—福澳港只有一台中华邮政的atm机。 虽然在7-11商店旁边的孤岛等待船舱内,但是银联卡不能取款(至少我的银联卡不能识别,但是在中华邮政的atm机上可以识别取款)。 福澳港也没有外汇兑换业务。 所以,强烈建议走这条路线至少要换少量的台币。
—福澳港入境时的入境审查官要求出示回程机票和船票。
—福澳港有出境免税店,出境后到码头前沿的通道边上。

“从福州马尾港至马祖南竿福澳港小三通攻略_马祖旅游_台湾岛旅游网”

二、马祖往返台湾本岛的交通信息:

1、飞机:

——马祖有南竿机场和北竿机场两个机场,每天有10班左右的飞机飞往台北和台中。 飞往台北的全部价格约为1850新台币(几乎不打折)。
—两个机场的航班都由立荣航空执行,时刻表和购票可以访问立荣航空网站。 购票时的护照号码可以填写大陆居民来往台湾的通行证号码。
—运行飞机的机型,大多是尼尔8-300型的小型飞机,由于南北竿两个机场的标准很低,能见度低,经常会停飞。
—从马祖南竿福澳港到马祖南竿机场的出租车价格100元,约5分钟。
—从马祖南竿福澳港到马祖北竿机场,需要每小时坐一班南北竿间渡轮(航程约15分钟),从北竿白沙港坐出租车去北竿机场(约10分钟)。

、轮船:

——目前,只有新华航空业“台马轮”运营着马祖前往台湾本岛基隆港的航线。 晚上从基隆港出发,第二天上午到达马祖,第二天傍晚返回基隆港。
—“台马轮”每月单日运行基隆-马祖南竿-马祖东引-基隆,双日运行基隆-马祖东引-马祖南竿-基隆。 但是,今年6~9月单日基隆-马祖东引-马祖南竿-马祖东引-基隆,不知道明年夏天这个方法是否会继续下去。 (以上单日双日以基隆港启航之日为准)
—“台马轮”每周二(指基隆港启航之日)停航,进行定期检查,只向普通民众开放25艘船位,以代替军租轮“合富轮”。
—“台马轮”的票可以提前7天预订。 预约可以查询新华航空业网站( shinhwa.tw/,有时需要翻墙)。 预约后,开航日到现场支付门票。 基隆-马祖东引/南竿的经济舱单人床票价均为1050元新台币,马祖-基隆为1000元新台币。 马祖东引-南竿之间的短途票价为350元新台币。 预约时的身份证号码可以填写大陆居民来往台湾的通行证号码。
—通常,台湾海峡阵风有可能在9级停航,阵风必须在10级停航。 具体晚上是否出航每天11点以后可以查询新华航业网站。

“从福州马尾港至马祖南竿福澳港小三通攻略_马祖旅游_台湾岛旅游网”

标题:“从福州马尾港至马祖南竿福澳港小三通攻略_马祖旅游_台湾岛旅游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