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7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上海媒体并不是大力报道当地稍成熟、有前景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独有,北京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很多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相关方面集团去香港集资。 最令人惊讶的是,台湾业界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断派出人员,邀请大陆专家学者、工作人员、信息媒体等进行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路、方向、模式等探讨活动。 这一切只能证明两岸为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些焦虑和紧迫,认识到当前是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刻这一问题。 忽视或延期的人,将失去十年或越来越多的快速发展机会。

前几天,受台湾《旺报》邀请,我到台湾各地参观,直接感受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感触颇深。

对于现在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台湾人简化为文创)来说,在小区里建设这个区块,他们基本上是复制大陆(也可能有其他通道)的方法,利用废弃的工厂、码头和荒地,建设文创公司的集聚区块。 如果我记得的话,大陆、北京在2001年左右,798已经掀起了波澜。 在上海,2005年左右,m50已经刮风了。

相比之下,在台湾看到的一些文创小区,很多还不成熟,但相当有看点:台北的松山卷烟厂-小山堂文创小区,现在才刚刚开始。 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正在招募中,虽然是比较成熟的十鼓桥头糖厂文创小区,但还没有完全开发,这并不妨碍台湾同胞对文创的热情。 在小山文创园区的派对上,出现了负责台湾文化事务的高层长官龙应台,显示出台湾相关方面对此的重视程度。 台湾文创一旦迅速发展,必定会超越各地区,对岛内旅行成为新的牵引力。

在台湾民间,“文创”一词简直成了流行语,几乎所有与文化略有渊源的人都会说这种热词。 即使我们概念中以前流传艺术品创作的展示场,如苗栗三义木雕博物馆、客家文化园区、宜兰传艺中心、陶瓷工作室、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等,其接待员也很熟悉这两个字。 而且,他们的作品所展现出的现代意义,确实大大超过了以前流传下来的要素。

最感兴趣的是,一位姓张的女老板,在高雄港开了一家综合商场,看着我们,张口就开了文创文创,她热情地带我们去了她的商场。 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还请我们吃了夜宵,让大家坐下来详细介绍两岸文创的情况。 她两个女儿坐在旁边,居然毫不犹豫地掏出笔记本,一下子记住了。 很明显,她很关心自己的公司能不能赶上这个流程。 虽然好像不擅长看,但即使是台湾的寺庙,文创程度也非常高(建造了4d演示厅),法师们总是悠然地谈论着文创,让人印象深刻。

在与台湾业内人士的交流中,我强烈感受到他们对文创的信心和远见。 他们很清楚自己面临着资源匮乏、市场狭小、资金匮乏的快速发展瓶颈,不约而同地以台湾的创意和技术+大陆的资金和市场模式,打造大文创产业,战术意图清晰。 说白了,就是用头吃饭。 最典型的是有名的法兰瓷器。 台北设计、景德镇制造、全球销售(设在大陆的专柜极其多),赚得盆满钵满。 几年前,琉璃工坊的成功,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当然,最不能重视的是,他们在数字技术行业的文创水平很高,太极影音技术、顽石创意、大霹雳国际整合、墨色国际等企业,不仅业绩不俗,而且具有国际影响。

是的,台湾的文创园区建设看起来还不成熟,为什么它的文创产业那么大,能做得那么好? 我认为这是文创理念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他们如何使其理念成为台湾大多数人的共识呢? 这是我们的兴趣,需要进一步研究。

事实上,模仿、吸收、赶超技术水平是比较容易的,但脑海中的创意,不能靠金钱积累、无法速成,只能靠传承、熏陶、积淀、自觉,与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国际视野以及宽容的社会环境等合作,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广阔天地

标题:“台湾文创产业带动岛内旅游”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