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2字,读完约5分钟

每次自助旅行的朋友来问台北的玩法时,我都会告诉他一个简单的概念。

以台北车站为中心,将台北分为东南西北。 东边有101只猫空,西边是西门町,北边是故宫。

这样的划分方法虽然太简单了,但以台北站为起点,确实是最方便的记忆方法。 台北车站也确实承担着运输枢纽的重任。 从英文名可以看出,是Taipei main站。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北车站除了运输和地标的功能外,还在商业开发价值上展现出了价值。 随着城市开发和交通工具转换的周期性,台北车站的商业价值也面临没落的危机,但经过重新规划,现在的台北车站及其周边,变成了新的大型商圈。 接下来,请给台湾人的我看。 台北车站的过去和现在。

在台湾教科书中,一定会提到的一个个体——刘铭传,将列车引入台湾。 直到后世改编历史后,才发现引入台湾的窄轨铁路系统是当时福建被居民抗议,后来被慈禧太后下令拆除的铁路系统。 1891年,在刘铭传担任巡抚的最后一年,欧洲棚式站风的台北站正式诞生,台湾也引入铁路时代。

第一代台北车站

在甲午战争伴随的日本时代,日本人为了城市规划,将台北车站转移到了现在的位置,新计划的车站是文艺复兴风格的新造型。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东京站看看的话,就会知道当时的台北站和东京站是同样的风格。 但是,随着空之间的不敷采用,台北车站于1941年改建为现代主义风格的新车站,到1980年,随着台湾铁路地下化工工程的进行,台北车站再次改建,以中式以前传入的建筑设计为主体,屋顶由采单轩廃殿顶(类似紫禁城,

据初期的台北车站

东京站

图分别是日本初期建造的台北站和现在的东京站,来看看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改建的第三代现代主义风格台北站

1989年,新台北站正式启用,继续展开吞并旅客的重任。 1993年,随着位于车站对面、当时最高的大楼( 46层)新光三越商场前店的开幕,整个台北车站商圈也一度繁荣起来。 无论是迁移的旅客、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还是想购物的客人,热闹的人群都让台北站热闹起来。 当时位于台北车站二楼的金华百货公司,有利地利,为旅客提供休闲和费用的空之间。

现在的台北车站

但是好景不多,随着台北地区其他商业中心的开发和更新(如101所在地信义区),台北站也开始没落。 车站人流很大,对商业环境来说可以说是把双刃剑。 由于管理不善和当时的设计没有考虑延伸性,台北车站和其他交通运输(捷运、高铁、客运)无法贯通,移动动线也多而杂,当时经常被嘲笑为迷宫。 另外,车站的建筑物内有很多流浪汉、外国移民,或者聚集在榻榻米上坐着的人,根据客群的变化,在二楼的金华百货商店出售的商品也以东南亚的商品为中心。 如果车站主体老化,二楼商场空之间的定位不明确,商圈整体结构发生变化,台北车站有必要进行变更。

2005年,金华百货因运营不善倒闭,取而代之的是台湾另一家大型百货微风百货。 对旅客来说,旅行的开始和结束,最紧迫的需要是吃好吃的菜。 微风商场采用高端美食街的模式,同时将环绕车站的大楼规划在台湾小吃、牛肉面、异国料理、咖喱等4个美食区,邀请各自的美食店和厨师上传,为旅客提供各种美食。 另外,在车站一楼,旅行者为了挑选礼物,计划上传台湾的纪念品(台湾人称为特产)。 通过了解顾客诉求的企划和心意,一下子恢复了台北车站。 除了重新规划购物区之外,台北车站在年也开始了全面的修整和规划,首先对比铁路、高铁、地铁、旅客的贯通线和指示进行重新规划,其中在地下城(这将在未来的复印会上介绍)串联连接,运营诚品书店? 旅客除了可以更方便清晰地在地下商业街移动外,还可以享受购物的过程。 至此,整个台北车站包括周边,不仅仅是车站,还组合了多样化的商业,形成了新的商圈框架和模式。

“台北车站,不只是车站”

台北车站一楼卖特产

台北车站二楼是美食商业街

台北车站诚品书店

台北车站通往地下购物街

台北车站地铁/高速铁路/台湾铁路

高速铁路入口

为特殊人员设计专用的窗口

乘车的,是城市的历史,是时代的飞速发展,是众多旅客的悲欢离合,是你我无法磨灭的记忆。 进站的那一刻,你的身份是旅客、游客、客人或接送的挚友,在你有限的生命回忆中,绝对有车站赋予你的东西。 我记得当时士兵休假回家(台湾的男学生都要当兵)。 列车乘务员到站时,我不知道台北站到的时候,心里有多兴奋。 那时的台北站,对笔者来说是家,到了台北站,代表我回家了。 建筑本身只是死钢筋混凝土,但加上人文,就是有灵气、有记忆、有想法的生命。 持续建筑的生命,才是看待建筑的正确方法。

台北车站不仅仅是车站。

自助旅行的朋友,欢迎你去感受这重生的新生命。

标题:“台北车站,不只是车站”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