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一行人从山下经过近4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司马库斯。 在维基百科被称为最深的深山原住民。 通往外界的这条路,1995年才完全修好。 由于道路狭窄,路况险峻,我们乘坐的中型巴士要求在15:00~15:20之间上山,13:40~14:00下山,剩下的时间禁止通行。

司马库斯都是泰雅族原住民,负责向导(接待游客的人)的泰雅族人告诉我,在没有通道之前,他们家走到山下的城镇换了点部落没有的东西,往返需要两天。 在山下换一筐肉,回来后可能剩下半筐。 因为路上是空的,所以我受不了。

巡演显示,部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有这样的经历。 一直通电到1979年的马库斯,被迫出现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交叉的奇怪现象。

当天,带我参观司马库斯的是对原住民文化感兴趣的静宜大学老师,采访过103岁的泰雅族原住民(现已去世)。 这个原住民不仅有文颜,年轻的时候也有种草的经验。 (文颜是指脸上刺青,一露头就砍别人的头。 文颜和出草都是从泰雅族人的原始以前传下来的。 )然后,他的后代在网络上,玩俄罗斯方块游戏。

之后,我们同行的朋友在和泰雅族的巡演中,询问了文颜、出草等奇怪的以前流传的行为是否还存在。 泰国旅游团回答了一句话。 我大致理解你奇怪的话的意图。 这些仪式现在没有了。 以前是部落神圣的仪式。 他们对部落的信仰和崇拜,依然留在意识中。

这位泰雅族导游具有现代文明的教育背景,毕业于静宜大学,但他一毕业就回到了部落。 现在首要负责部落教育文化的工作。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城市而是回部落,他反问说:“为什么不回这里?” 我们预想的大城市的诱惑和机会在他们看来麻木不仁,正因为他们对部落的爱根深蒂固,才没有这么犹豫和义理吧。

马库斯在1991年发现了神木群(粗树木群),迅速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 之后,随着道路的开通,旅游业也在不断成长,随之而来的财富打破了这里原有的秩序。 经过一点波澜之后,2004年,部落开始实施平均分配的管理制度。 部落现有176人,人均每月可领取1.6万新台币(约人民币3200元)的工资。 冠婚葬祭也有特殊的福利。 例如,结婚时有20万~40万新台币(不得超过两人的配偶),葬礼时有25万新台币的补助,中午共同进餐。

部落行政机构有3会9部,有部落议会、教会(部落信仰基督教)、协会、教育文化部、工程部、财务部、人事部等,其中部落议会是最核心的部门。 如果意见有分歧,就会采取赶走居民等严厉的惩戒措施进行协商处理,几乎不会发生。

旅游业目前为部落提供了约80%的收入,另外还有水蜜桃、小米等农业销售产品的收入。 这个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我们那个时候部落的民宿已经预订到了7月。 另外,静宜大学的老师,写司马库斯的学生参加了某征文比赛,获得了10万台币的奖金。 这个学生把这10万美元最后捐赠给了部落。 他没必要那样做。 因为这里也缺钱。

他们不差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钱在这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相反,他们拒绝了有点私人的大财团来到这里开发土地和森林等资源。 住在深山里的他们,幸福感只来源于与自然的和谐,被金钱购买力树立的权威在这里被无限弱化。

距离产生美,就是说当时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了好几代,方有黄发垂发,怡然自得的闲居。 台湾最深的马库斯,也正是因为和纷繁复杂的现代文明保持着比较安全的距离,才能构建和平的大同社会吧。 只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外来游客越来越多,不知道这样的安全距离会持续多久

标题:“司马库斯,台湾最深处的原住民部落!”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