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6字,读完约6分钟

雅美人

主要分布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山平原,南至台东和屏东的恒春半岛。 以前流传下来的阿美族社会是母系社会,但社会组织是男性年龄阶级组织最严密,同一阶级的伙伴一起工作,把同一年龄阶级的所有男性都约束在各家族中。

阿美族丰年祭

丰年节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仪式,其重要性相当于汉族农历年,首要在耕地收获后的季节举行。 天数因部族而异,往往由部族长老决定。 像丰年节一样打猎、采集、购买食物,民族人士共聚分餐。

泰雅族

泰雅族是台湾分布最广泛的土着民族,主要分布在台湾中北部山,是狩猎、山田垦主。 社会组织以祖灵祭祀团体为主,以口簧琴和口簧琴舞为特色,以面部刺纹而闻名。 女人很会织布,男人象征勇敢和独当一面,也是民族和祖先对话的象征。

泰国感恩节

全国泰雅族此时返回家乡,参与庆祝活动。 活动除了泰雅文化的传承体验、以前流传的竞技比赛、泰雅族歌唱比赛、泰雅族舞蹈比赛、艺术家、部落齐老古训外,还将谱写美丽的泰雅乐章、一系列主题活动。

排湾族

北面是大武山,南面是恒春,西面是枋宿舍,东面位于台东太麻里的中央山脉两侧,是一个阶级分明的民族。 是一种以神话为基础,实行封建头目制,百姓耕种头目土地,出头履行他义务的特殊文化。 自古流传下来的陶坛雕刻和梁柱木雕,以百步蛇纹和人头纹,表现在排湾文化中。

湾岸族丰年祭

对排湾族来说,小米的收获可以说是一年的开始。 小米是排湾族以前传下来的主食,所以庆祝丰收的节日特别受重视。 自古流传的丰年祭持续了五天,期间仪式繁多,是综合祭祀。 祭祀场的周围建有多个自古流传的草屋,展示着自古流传的日常用品、器具、食物。

布农族

分布在中央山脉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区,主要以南投县境为中心。 在山田垦的游耕生活中,散居的形式是民族的生活习性,多沿着溪流和山林设置,独特的八部合音是世界文化之宝。 布农族以人类平等的态度对待动植物,认为天神是人类的一切统治者。

布农族射耳祭

也被称为打耳节,是台湾高山原住民布农族以前流传下来的祭祀仪式之一,每年都是最盛大的狩猎和尚武节。 约4、5月,领导将部族所有男性家族召集到祭祀场进行祭祀,女性不能参加。 庆典过程经历了猎前枪祭、耳射式、分肉分骨仪式、赞功酒宴等几个潮流,也可以从庆典中表现出布农族以前流传下来的服装和音乐特色。

卑南族

分布在台东纵谷南部,以前流传下来的社会组织以长女承家和男性年龄阶段的组织为中心,男性必须住在会所接受军事训练以保卫部落。 以农耕为业,在神话传说中分为两个系统,有“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

卑南族年祭

年祭标志着一年的结束。 人民根据年祭,将扔掉所有不祥、不干净的东西。 其中消灾仪式展开了“年祭”的序曲,青少年们上半身赤裸着炭灰,手拿芭蕉叶挨家挨户地除污。

鲁凯族

分布在高雄茂林乡、屏东县雾台乡及台东兴村等地,组织分为贵族和平民两部分,贵族享有优势和土地所有权经济特权,平民以快速发展个人领导能力的农产为主,私有财产制非常发达。

鲁族小米祭

以谷子为主农作的鲁凯族,穿着当地人自古以来流传的服装参加各种活动,像山一样歌舞、秋千大赛、抛物比赛、派对、百米赛跑等,展现鲁凯热情豪放的民族个性,是台湾山区原住民节最大的盛事。

邹族

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乡,部分也住在南投县信义乡,民族采取共享的制度,经济生活主要按照山田烧垦的方法生活,部落事务和祭祀仪式都以男子会为中心,通过部落会议决定和执行。

邹族战祭

是对天神、军神、司命神、被猎人头脑灵的节日,目的是纪念过去的战争,祈祷未来战争的胜利,消灭部落内的不幸和瘟疫。 战争是部落各家族代表聚集在会所,在祭祀天神和神灵的节日结束后,举行路祭,绕过村子各家族的“禁忌屋”。

赛夏族

主要分布在苗栗县南庄、狮潭及新竹县五峰乡山区,以父系氏族组织为主,南、北夏族各为头目之一,各家族长老地位崇高,氏族团体以前各传图腾象征物,大都以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为氏族名号。

赛夏族砚灵祭

两年一度的低灵祭是赛夏族最重要的仪式,赛夏人把这个节日称为“生日”。 这个时候,外国人回来了,以最虔诚的心庆祝节日。 低灵祭是赛夏族流传至今的罕见原始节日,保留了他们世代相传的习俗和追忆的美德。

雅美族

分布在台东兰屿岛,是台湾唯一的海洋民族,生活环境独立,依靠父系氏族集团和鱼团组织管理,物质文化表达极为丰富,板舟技术独特,雅美族无头目,各家族长老为意见领袖。 捕鱼团组织是男人捕鱼时形成的另一个组织。

雅美族飞鱼祭

兰岛雅美族每年都举办飞鱼节,这是根据古老的传说,关于一种叫做黑分的飞鱼丢下的渔业的禁令。 飞鱼至今仍是雅美族的主食。

邵族

分布在南投县的鱼池乡和水中之乡,邵族祖先为了追赶白鹿迁居日月潭,受汉文化影响,头目平时是部落庆典的决定者,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是太鼓拨歌和杵音,是一个擅长捕鱼、农耕、山林采集的民族。

邵族祖灵祭

邵族死后,其灵魂成为“祖灵”,依然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家户户都有祖灵篮,日常生活中,族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礼俗,都以祖灵篮为祭祀对象。

猊兰族

以前住在宜兰,现在移居花莲和台东,相信万物皆有灵,所以特有的祭祀文化和治疗式文化正在扩展。

太鲁阁族

从南投县境越过中央山脉的奇瑞山,克服自然环境的艰险,沿立雾河谷向东移动,数百年来迅速发展了不同于南投原乡的民族风貌。 太鲁阁族人除了擅长的狩猎编织外,至今还保留着古代流传下来的制刀匠和巫术。 对外代表部族、狩猎团体的组合,形成部族男性之间共同负责的团体意识。

萨奇拉族

主要分布在花莲奇莱原地,水田耕作以渔业和狩猎为主,属于母系社会,随着加礼旺事件,其他阿美族聚集或独立。

塞德克族

赛德克族的发源地是德鹿湾,现在在仁爱乡春日温泉附近以中央山脉为界分为东西赛德克族。 具有独特的生命礼俗和以前流传下来的习俗,崇信utux的生命观,打猎和提亲听sisin鸟,扩展了严格的gaya生活律系统。

拉瓦族

第一居住在高雄市桃源区和那玛夏区,采用初级农业生产方法,部落大事通过长老会议,地位世袭制。

加拿大的富裕民族

分布在高雄那玛夏区楠梓仙溪流域两侧,现居住在达喀尔努瓦里和玛雅里,社会组织以父系为中心,祭器活动以“米贡祭”和“河祭”为中心。

标题:“台湾原住民:16个生活在山海间的原味部落!”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4557.html